潤滑油脂相關(guān)常用名詞術(shù)語(一)
摩擦學(Tribology)研究作相對運動相互作用的對偶表面的理論和實踐的科學技術(shù)。
摩擦(Friction)阻礙兩物體接觸表面發(fā)生切向相對運動的現(xiàn)象,摩擦亦常用于表示摩擦力。
磨損(Wear)物體表面相對運動時工作表面物質(zhì)不斷損失或產(chǎn)生殘余變形。磨損過程主要因?qū)ε急砻骈g的機械、化學與熱作用而發(fā)生。
潤滑(Lubrication)用潤滑劑減少兩摩擦表面之間的摩擦和磨損或其它形式的表面破壞。
摩擦物理學(Tribophysics)研究作相對運動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物理學分支。
摩擦力學(Tribomechanics)研究固體在機械能影響下的微觀與超微觀過程的力學分支。
摩擦化學(Tribochemistry)研究作相對運動的表面磨擦區(qū)引起對偶表面層的機械、物理和化學變化的反應的化學分支。磨擦化學的重點是研究潤滑劑組分與磨擦表面相互發(fā)生的化學作用的那些化學反應。
摩擦副(Rubbing Pair)使兩構(gòu)件互相接觸并有相對運動的聯(lián)接。
外摩擦(External Friction)同摩擦。
內(nèi)摩擦(Internal Friction)同一物體內(nèi)諸部分之間相對位移產(chǎn)生的摩擦。
靜摩擦(Static Friction)兩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產(chǎn)生微觀預位移,即彈性變形及塑性變形等,但尚未發(fā)生的相對運動時的摩擦。在相對運動即將開始瞬間的靜摩擦,稱為極限靜摩擦和最大靜摩擦,此時的摩擦系數(shù)稱為靜摩擦系數(shù)。
動摩擦(Kinetic Friction,Dynamic Friction)相對運動兩表面之間的摩擦。此時的摩擦系數(shù)稱為動摩擦系數(shù)。
摩擦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Friction)阻礙兩物體作相對運動的摩擦力對壓緊兩物體的法向力的比值。
滑動摩擦(Sliding Friction)兩接觸物體接觸點具有不同的速度和(或)方向時的摩擦。
滾動摩擦(Rolling Friction)兩接觸物體接觸點,具有相同的速度和方向的摩擦。
自旋摩擦(Spin Friction)兩接觸物體環(huán)繞其接觸表面的法線作相對旋轉(zhuǎn)時的摩擦。
干摩擦(Dry Friction)兩物體間名義上無任何形式的潤滑劑存在時的摩擦。嚴格地說,干摩擦時在接觸表面上無任何其他介質(zhì)如濕氣及自然污染源。
邊界摩擦(Boundary Friction)作相對運動的兩固體表面之間的摩擦磨損特性,主要由表面性質(zhì)與極薄層的邊界潤滑劑性質(zhì)所決定,而與潤滑劑膜體積粘度特性關(guān)系不大的摩擦狀況。
流體摩擦(Fluid Friction)作相對運動的兩固體表面被具有體積粘度特性的液體潤滑劑完全隔開時的摩擦,也就是由液體的粘性阻力或流變阻力引起的摩擦。
潤滑摩擦(Lubricated Friction)兩固體的摩擦表面之間有任何形式潤滑劑存在的摩擦。
混合摩擦(Mixed Friction)在兩固體的摩擦表面之間同時存在著干摩擦、邊界摩擦或流體摩擦的混合狀況下的摩擦,又稱半干摩擦或半流體摩擦。
無潤滑摩擦(Unlubricated Friction)在兩固體的摩擦表面之間無任何形式的潤滑劑,但未必處在完全干燥情況下的摩擦。
“爬行”(Stick-Slip)又稱粘-滑。是指作相對運動的摩擦副在其驅(qū)動速度和載荷保持恒定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的,時而停頓時而跳躍,或者忽快忽慢的,運動不均勻的現(xiàn)象。又稱“粘-滑”現(xiàn)象。“爬行”的摩擦力具有隨運動速度增加而下降的特性,由振動速度和運動速度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維持自振的交變摩擦力。
摩擦工況(Friction Duty)摩擦副相對運動時的載荷、速度、環(huán)境溫度介質(zhì)、表面狀態(tài)等參數(shù)的規(guī)范。又稱工況
粘附磨損(Adhesive Wear)作相對運動的兩接觸表面由于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作用而產(chǎn)生固相局部焊合或粘附連接,致使材料從一表面轉(zhuǎn)移至另一表面所引起的磨損,又稱粘著磨損。
磨料磨損(Abrasive Wear)作相對運動的兩接觸表面由硬質(zhì)顆;蜉^硬表面上的微凸體在摩擦過程中的“微犁削”、“微切削”與微開裂綜合作用而引起的表面擦傷與表層材料脫落或分離出磨屑來。
疲勞磨損(Fatigue Wear)相互作滾動或滾動兼滑動的兩接觸表面,在交變接觸應力重復作用下,由于表層材料疲勞,產(chǎn)生微觀裂縫并分離出磨料或碎片而剝落,形成凹坑而引起的磨損。又稱點蝕(Pitting)。
腐蝕磨損(Corrosive Wear)金屬表面在摩擦過程中與周圍介質(zhì)在化學與電化學反應作用下產(chǎn)生的磨損過程。
微動磨損(Fretting)兩接觸表面作微振幅重復擺動所引起的磨損。微動磨損是一種策動疲勞與策動腐蝕并存的復合磨損。
輕微磨損(Mild Wear)磨屑非常細小的磨損。有時用來表示彈性接觸下的磨損。
嚴重磨損(Severe Wear)磨屑為較大的碎片或顆粒的磨損。有時用來表示已達到塑性接觸下的磨損。
正常磨損(Normal Wear)設(shè)計允許范圍內(nèi)的磨損
材料轉(zhuǎn)移(Pick-up or Transfer)由于滑動或滾動界面的強粘附力而使材料由一表面轉(zhuǎn)移到另一表面上的現(xiàn)象
涂抹(Smearing)摩擦副一表面上的材料發(fā)生轉(zhuǎn)移,并以薄層重新涂敷到一或兩表面上
擦傷(Scratching)由摩擦表面局部固相“焊合”或磨損而引起沿滑動方向形成的微小擦痕或“犁痕”。
刮傷(Scoring)與“擦傷”相同原因形成的嚴重擦痕,又稱劃傷
膠合(Scuffing)兩摩擦表面發(fā)生固相“焊合”而此起的局部損傷,但沒有發(fā)生局部表面熔合。
咬死(Seizure)摩擦表面發(fā)生嚴重粘附或轉(zhuǎn)移,使相對運動停止或不能運動。又稱咬粘。
選擇性轉(zhuǎn)移(Selective Transfer)銅合金對鋼在排除銅氧化的邊界潤滑劑如甘油、三乙醇胺中摩擦時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的、其萬分有選擇性的金屬轉(zhuǎn)移效應。它是銅從銅合金中選擇性轉(zhuǎn)移到鋼上并逆轉(zhuǎn)移到銅合金上的現(xiàn)象,伴隨著摩擦系數(shù)降低,磨損急劇減少。
氧化磨損(Oxidative Wear)摩擦表面與氧相互作用而形成保護膜時的磨損。
剝落(Spalling)疲勞磨損時從摩擦表面以鱗片形式分離出磨屑的磨損
浸蝕磨損(Erosive Wear)含有硬顆粒的流體相對于固體運動,使固體表面受到?jīng)_蝕作用而產(chǎn)生的磨損。又稱浸蝕(Erosion)。
流體浸蝕(Fluid Erosion)由于液流、氣流或含有液珠的氣流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磨損
氣蝕浸蝕(Cavitation Erosion)固體相對于液體運動時,由于液體中氣泡在固體表面附近破裂時產(chǎn)生局部高沖壓力或局部高溫引起的磨損。又稱氣蝕(Cavitation)
犁溝(Ploughing or Plowing)相對運動兩表面的較軟表面因塑性變形而形成的犁痕式的破壞。也稱犁皺
磨損率(Wear Rate)磨損量對于磨損的行程或時間之比。通?捎3種方式表示磨損率:(1)單位滑動距離的材料磨損量;(2)單位時間的材料磨損量;(3)每轉(zhuǎn)或每一擺動的材料磨損量。
耐磨性(Wear Resistance)材料在一定摩擦條件下抵抗磨損的能力,以磨損率的倒數(shù)來評定
潤滑類型(Types of Lubrication)潤滑劑在兩表面間存在的條件和狀態(tài)。
流體潤滑(Fluid Lubrication)作相對運動的兩固體表面被具有體積粘度特性的流體潤滑劑完全隔開時的潤滑狀態(tài)
混合潤滑(Mixed Lubrication)在兩固體的摩擦表面之間同時存在著干摩擦,邊界潤滑或流體潤滑的混合狀態(tài)下的潤滑狀態(tài) 固體潤滑(Solid Lubrication)作相對運動的兩固體表面之間被粉末狀或薄膜狀固體潤滑劑隔開時的潤滑狀態(tài)
邊界潤滑(Boundary Lubrication)作相對運動的兩固體表面之間的摩擦磨損特性取決于兩表面的特性和潤滑劑與表面間的相互作用及所生成邊界膜的性質(zhì)的潤滑狀態(tài)
極壓潤滑(Extreme-pressure Lubrication)作相對運動的兩固體表面之間的摩擦磨損特性取決于潤滑劑在重載下與摩擦表面產(chǎn)生化學反應的潤滑狀態(tài)
流體動壓潤滑(Hydrodynamic Lubrication)依靠運動副滑動表面的開頭在相對運動時形成一層具有足夠壓力的流體膜,從而將兩表面分隔開的潤滑狀態(tài)。又稱流體動力潤滑
流體靜壓潤滑(Hydrostatic Lubrication)依靠外部的供油系統(tǒng)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潤滑劑供送到支承中,在支承油腔內(nèi)形成具有足夠壓力的潤滑油膜將兩表面分隔開的潤滑狀態(tài)。又稱流體靜力潤滑。
彈性流體動壓潤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相對運動兩表面之間的摩擦和流體潤滑劑膜的厚度取決于表面彈性變形以及潤滑劑在表面接觸區(qū)的流變特性的潤滑狀態(tài)。又稱彈性流體靜力潤滑。
氣體潤滑(Gas Lubrication)相對運動兩表面被氣體潤滑劑分隔開的潤滑。
磁流體動壓潤滑【Magneto-by-drodynamic Lubrication (MHD Lubrication)】其有效力是由電磁作用所引起的流體動壓潤滑。又稱磁流體動力潤滑。
潤滑方式(Method of lubrication)向摩擦表面供給潤滑的方法
連續(xù)潤滑(Continuous Lubrication)潤滑劑連續(xù)地送入摩擦表面的潤滑方式
間歇潤滑(Periodical Lubrication)潤滑劑周期地送入摩擦表面的潤滑方式
循環(huán)潤滑(Criculating Lubrication)潤滑劑送至摩擦點進行潤滑后又回到油箱再循環(huán)使用的潤滑方式
全損耗性潤滑(Total Loss Lubrication)潤滑劑送至摩擦點進行潤滑后不再返回油箱循環(huán)使用的潤滑方式。又稱單程潤滑(Once-through Lubrication)
壓力潤滑(Pressure Lubrication)用油泵裝置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潤滑劑供送至摩擦點的潤滑方式。又稱強制潤滑(Force Feed Lubrication)
油浴潤滑(Bath Lubrication)摩擦表面部分或全部浸入潤滑油池中的潤滑方式
油繩潤滑(Wick Lubrication)利用虹吸原理和毛細管作用,借助油繩將潤滑油送至摩擦點的潤滑方式
油環(huán)潤滑(Oil-ring Lubrication)用直徑大于軸頸的環(huán)隨軸一起旋轉(zhuǎn),將下面貯油器中的潤滑油帶至軸頸上的潤滑方式
油墊潤滑(Pad Lubrication)由毛氈或類似材料制成的油墊向摩擦表面供給潤滑劑的潤滑方式
浸油潤滑(Dip-feed Lubrication)即油浴潤滑。
飛濺潤滑(Splash Lubrication)將潤滑劑飛濺到運動副摩擦表面上以保持潤滑的方式
滴油潤滑(Drop-feed Lubrication)間歇而規(guī)律地將潤滑油滴至運動副摩擦表面上以保持潤滑的方式
以上資料由深圳優(yōu)寶惠整理提供!EUBO,提供全球領(lǐng)先潤滑解決方案!
上一篇:潤滑油脂相關(guān)常用名詞術(shù)語(二) |
下一篇:特種潤滑劑--能降低能耗和CO₂排放 |